图片 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_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未知 | 作者: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 本文已影响

[摘要] 有关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应该由不同层面的定义分别来表述,然后由它们组成完整的定义体系,对教育技术学科作出全面的阐释。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由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和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所组成,并由此而导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科;定义体系

    视听教学、个别化教学和系统方法的发展与结合,形成了今天的教育技术领域,它的标志就是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的成立。

    AECT成立后,致力于教育技术领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分别于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提出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其中以1994年提出的定义,即“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1]最为简洁、明确,最具有代表性。

    AECT’94定义的引进,对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技术学科的确立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对定义理解的不同,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第一,在美国,教育技术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而存在的。因此,他们认为只要是和教育相关的问题,就应该去研究,而往往不在意教育技术“是什么”。

    正如《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的书名所示,’94定义是属于“领域”的定义,而不是学科定义。

    第二,尽管从历史上看,美国一直在交替使用“教育技术”和“教学技术”,认为两者是同义语。但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这两个名词显然不属于同一层面。教学技术相对于教育技术来讲是微观层面的,它理所当然地关注“学习”;而教育技术则应更多地关注教育绩效的提高。

    第三,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是两个相关的不同概念,如果把它们混为一谈,则会引起理论和实践的混乱。而在我国,恰恰把’94定义既当作教育技术的定义,又作为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因而引起了很多困惑。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正确运用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有必要对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作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应该由不同层面的定义分别来表述,然后由它们共同组成定义体系,对教育技术学科作出完整的阐释。

    一、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

    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是解决“教育技术是什么”问题的。为了更好地理解教育技术的本质,我们首先需要对教育和技术的概念分别进行讨论。

    1.关于“什么是教育”的讨论

    一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入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

    以往,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大多定位在学校教育的层面上,认为人受教育的时间是从幼儿园开始,到高等学校(包括成人院校)毕业为止,实际上这是一种狭义的教育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被提到日程之上,受教育的时间延长至人的一生,而受教育的空间则延伸至工作单位、家庭和社区,包括你所在的任何地方。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终身教育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此,今后我们应该以广义的教育观念来指导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工作。

    2.关于“什么是技术”的讨论

    英文“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techne(工艺、技能)与logos(词、讲话)的组合,意思是对工艺和技能进行论述。最初,它仅指各种应用技艺,与直接的操作联系在一起。“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技术一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而导致了对它的理解和表述的多样(性)。”[3]

    到目前为止,对“什么是技术”的论述不下几十种,要想给技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显然是困难的。

    刘大椿先生在《科学技术哲学导论》一书中把技术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分别引用了戴沙沃、R·麦基、G·罗波尔、C·米切姆、M·邦格、埃吕尔、H·马尔库塞等学者的观点来进行说明。同时,他还论述了技术的要素和结构,对我们深入理解技术的本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把它节录如下:

    (1)技术要素的分类。

    ①经验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经验、技能这些主观性的技术要素。

    ②实体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以生产工具为主要标志的客观性技术要素。

    ③知识形态的技术要素。它主要是指以技术知识为象征的主体化技术要素。

    (2)技术的结构。

    ①经验型技术结构。就是由经验知识、手工工具和手工性经验技能等技术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手工性经验技能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

    ②实体型技术结构。就是由机器、机械性经验技能和半经验、半理论的技术知识等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机器等技术手段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

    ③知识型技术结构。就是由理论知识、自控装置和知识性经验技能等要素形态组成的,而且以技术知识为主导要素的技术结构。[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技术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包括经验形态、实体形态和知识形态三大要素,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技术结构。实体形态的技术与具体的物质(工具、设备、材料)有关,我们把它称为物化技术(即一般狭义理解的技术);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的技术与人的智力有关而与物质无关,我们把它称为智能技术(简称方法)。因此可以认为:技术由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两部分所组成。

    据此,可以对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技术包括在解决某一问题时涉及到的所有的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有机整合;狭义的技术是强调其中一部分技术而并非全部。并且,“技术的本质决定了它具有双重属性,其自然属性表现在任何技术都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其社会属性则表现在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5]

    3.关于教育技术本质的讨论

    近年来,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发表了不少,但是能够真正说清楚“教育技术是什么”的却不多。在这里,我们引用尹俊华先生的论述:“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 ’,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物化形态的技术指的是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具到电子计算机、卫星通讯等一切可用于教育的器材、设施、设备及相应的软件;智能形态的技术指的是那些以抽象形式表现出来,以功能形式作用于教育实践的科学知识,如系统方法等。”[6]

    我们把上述论述加以简化,可得出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与方法的总称。

    在上述定义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

    (1)定义中提到的“技术与方法”,分别指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而且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而采用的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

    (2)根据定义可以将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类,如图1所示。

    对教育作广义理解,并认为技术包括一切(即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采用的所有可能得到的)物化技术(简称技术)和智能技术(简称方法),此时称为广义教育技术(如图中D);对教育作广义理解;而对技术作狭义理解(如只理解为现代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或对教育作狭义理解(如只限定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而对技术作广义理解,此时的教育技术都属于狭义的范畴(如图中C和B);如果不仅对教育作狭义理解,对技术也作狭义理解(甚至把技术只理解为媒体技术),这时的教育技术理念就更狭窄了(如图中A)。

    (3)“技术与方法”必须经过有机整合,共同作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绩效。

    根据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所包含的技术层次如图2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李克东先生“教育技术的层次图”改编

    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由物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组成。由于教育技术中的物化技术和教学媒体有关,因此又称为媒体技术。

    媒体技术(简称技术)包含硬件技术(Hardware Technology)和软件技术(Software Technology)两个层次;智能技术(简称方法)包含系统技术(Systematic Technology)和整体技术(Systemic Technology)两个层次。

    硬件技术指与设备、工具相关的使用、维护和开发的能力;软件技术指对相应软件的使用、管理、评价以及设计、开发的能力。

    系统技术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分析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提出目标,设计解决方案,试行并评价其结果,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修正的一种方法体系。

    整体技术强调各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如教学系统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系统的整体性是由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来保证的。如果只注重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有机关联而忽略了教学系统与外部社会环境的有机关联,只注意教育中教学方面的问题而不注意非教学方面的问题,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另外,可以借鉴生态学的理论对教育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如新的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引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会对原教学系统的“生态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会产生什么积极的效果?会发生什么问题?如何把“新物种”整合到原有的系统中或如何改变原有的系统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等等。这是整体技术的具体应用,将会有效地帮助我们建立全面的教育技术观。

    二、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

    从上述有关技术定义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方法,一种知识,还是一种活动过程。这一特点,在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我国,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整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体系,它不单单是一门学科专业,而且还是一项事业,同时又是一种产业。除了现有的教育技术学科专业以外,从中央电教馆到各省、市、地、县电教馆(站),从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中心到中小学电教组(室),建有一套完整的电教机构;全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职人员队伍达几十万人,他们带领、指导和帮助千万学科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实践。这是我们教育技术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是什么”,但它并没有回答在教学实践中,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个简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定义来指导实践,笔者把它称为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仔细分析上述定义,可以看出:

    (1)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育效果的优化,回答了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的问题。

    (2)运用教育技术时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要在当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相关的理论(包括教育观念、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不能盲目实践;二是要采用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相关的技术和方法,而不是只考虑技术的新颖和高低,更不是先确定所使用的技术而后再到教学中去找可用之处。这一条回答了教育技术“如何做”的问题。

    对于教育技术实践工作者和普通学科教师,他们不容易理解AECT’94定义的全部含义,或者即使有所了解,也不知道如何与自己的实践相联系。掌握上述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对他们来说就比较容易,而且能够把定义和他们的工作联系起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

    三、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已经得到认可,这反映在“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分别列入了国家学位委员会研究生专业目录(1986年)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3年)。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特别记住顾明远先生为此付出的努力和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到目前为止,教育技术学科在全国已经有5个博士点、20多个硕士点和上百个本、专科专业,它们遍布于师范院校、综合大学、文理工科院校和军队院校,数量仍在继续增加之中。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和不安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作为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它应该有几个最基本的条件:明确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目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有一批本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有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除上述条件外,还必须满足以下几项要求:研究对象不但明确,而且要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学科;有属于自己的、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明确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准确的定位;有明确具体的哲学思想的指导。

    根据上述条件,教育技术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已经得到确立;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学术上得到确认并将跻身于学科之林,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事情要做,恐怕需要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本学科趋于成熟。

    当前,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中最根本的、最迫切的任务是需要初步构建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它包括学科的定义、定位、基本理论框架、实践领域构成、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内容。在这篇文章中只探讨学科定义的问题,其他的内容放在后续文章中进行讨论。

    1.有关学科定义的论述

    关于什么是教育技术学,有不少专家、学者都论述过,现摘录有代表性的几种:

    (1)教育技术学是应用技术学的概念、观点、方法以及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它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过程的客观性、可测量性、可再现性和可操作性,应用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学研究方法,在确定的教育目的下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方法。[7]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群体中一门新学科,它是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8]

    (3)教育技术学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开发人以及人以外的学习资源,以求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的知识体系……[9]

    (4)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来诊断教育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及评价解决方案的技术学层次的教育学科。[10]

    (5)教育技术学是依据教育科学理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成果,开发人及人以外的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习者学习的知识体系。[11]

    (6) 教育工艺学是对关系到教育的所有操作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然后进行实验的实际研究,以便取得最大教育效果的一门工艺科学。关系到教育的所有操作因素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材教具、教育媒体、教育方法、教授方法、教育环境、学生行为、教师行为、师生编组以及上述因素的相互关系。最终目标是追求教育的最优化。[12]

    以上的论述从不同的侧面对教育技术学进行了准确的描述。由于篇幅所限,就不展开分析了。能不能用一句简单、明确的话阐明教育技术学是什么呢?笔者试着给教育技术学提出一个规定性定义,也就是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

    2.教育技术学规定性定义

    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方法,通过对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以促进教育绩效的提高。

    通过对上述定义及其描述条文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得到:

    (1)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的绩效。也就是说,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优化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还要提高其效率和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对象是与教育相关的技术,也就是构成“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过程(智能)技术和资源(媒体)技术。

    与教育相关的过程和资源的层次如图3所示。

    教育资源是指人在接受终身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资源包括了学习资源在内;而学习资源又包括了教学资源在内。同样,教育过程包括了学习过程;而学习过程又包括了教学过程。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状况,应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给以更多的关注。在充分发挥原有教学资源的作用和继续普及基于“教”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同时,加快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和进行基于“学”的教学设计的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创造条件,加速教育改革的进程。

    (3)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任务是总结、提出运用技术提高教育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并由此提出教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

    (4)教育技术学研究的领域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

    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领域。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

    B.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框架和实践体系的建立。

    C.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发展研究。

    D.媒体理论与开发研究。

    E.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F.远程教育理论的研究。

    G.教育技术的管理与评价。

    H. 绩效技术及其支持系统。

    ②教育技术学的实践领域。教育技术学的实践领域也就是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应用领域,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

    A. 学校教育系统: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B.远程教育系统:三网统筹;开展远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开发网络课程和教学软件,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积极、稳妥地进行网络教学试点。

    C.社会其他系统:社区教育、终身教育、科教兴国、企事业业务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绩效技术的应用。

    (5)教育技术学研究的范畴包括对相关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设计范畴主要指针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以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绩效设计。

    开发范畴主要指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尤其是信息科学技术加以整合,用于教学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的开发研究。

    利用范畴主要指将各种技术、手段,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及相关系统中,以提高它们的绩效。

    管理范畴主要指对相关系统、资源、信息以及研究项目的管理。

    评价范畴主要指对相关系统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并进行测量,给出定量和定性的判断,以使各相关系统达到优化。

    (6)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学科以系统科学为方法论基础,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积极开展实验研究。

    四、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体系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和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规定性定义,共同组成了教育技术学科完整的定义体系。

    1.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与方法的总称。

    2. 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在先进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3.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

    教育技术学是研究在教育中运用相关技术来提高绩效的理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是什么”,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能够“做什么”和“如何做”,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说明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内涵。三者组成的教育技术学科定义体系,完整地阐明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概念。

    上述定义体系为我们从事教育技术领域的各项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共同的基础与交流的平台。当需要论述和了解教育技术本身是什么的时候,应该以教育技术本质的定义为准;当从事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实际工作时,应以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为指导,既简明又易于理解和操作;当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学科专业建设时,则应以教育技术理论层面的定义为准,它说明了教育技术学科所研究的“目的、对象、任务、领域、范畴和方法”,不仅包含了美国AECT’94定义的主要内容,而且更为明确和全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

    五、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讨论

“教育技术”名称进入我国不久,便产生了“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提法,这是中国特有的名词。对“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认为它和教育技术是同义语;有的认为过去的教育技术是传统教育技术,现在所从事的教育技术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有的把现代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还有的干脆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计算机和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认识上的混乱导致实践中的偏颇,影响了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支持作用,同时也影响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在当今时代的一种表述,是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现在时段,它所依据的理论仍然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体系。

    1.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教育思想、理论,有不同的技术和方法。我们根据教育技术实践层面的定义可以导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如下:

    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详细分析定义中所包含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现代教育技术包含了两个要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方法,二者缺一不可。

    (2)现代教育思想包括现代教育观、现代学习观和现代人才观,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学习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传播理论。

    (3) 现代信息技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合其他现代教学媒体,下同)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和分析、评价的能力,包括了对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操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两部分;系统方法是指系统科学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它的代表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4)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效果的优化。

    2.现代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

    1998年,南国农先生曾经给电化教育赋予了新的定义:“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13]并认为:

“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

“(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即媒传教学法;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14]

    如果把我们给出的现代教育技术定义和电化教育1998定义及其解释相比较,可以看出它们所表达的实质内容是基本相同的。

    [参考文献]

    [1][美]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著。乌美娜,刘雍潜等译。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董纯才,刘佛年,张焕庭。教育[A].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3]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5]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7]尹俊华。教育技术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顾明远。教育技术学和二十一世纪教育[A].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编,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

    [9]章伟民,曹揆申。教育技术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0]李文光,杨开诚。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J].中国电化教育,2001,(2).

    [11]冯秀琪。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与专业建设[A].北京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2.

    [12] [日]坂元昂。现代社会的教育工艺学[M].东京:大日本图书公司,1971..

    [13 14]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