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浅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_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浅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来源::未知 | 作者: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 本文已影响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人人会说,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好的。有些教师导的过细,形成越俎代庖的现象;有些教师导的过粗,形成任其发展的现象,这都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就应“精、准”。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的导应体现在何处呢?笔者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导在思维的激趣点上。
         教育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孕育动力的源头,是激活思维的最好老师。”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在思维的激趣点多下功夫引导。思维的激趣点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导人性的,体现在一节课的开头,它能使上课伊始,学生的思维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会满怀热情与好奇投入到整节课的学习。例如,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请学生想好一个数,把这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后的结果告诉教师,教师很快猜出学生想好的那个数是几,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不禁表现出佩服的神情时,教师指出奥妙所在,引入课题,十分生动有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就很轻松自如。另一种是延续性的,常常体现在一节课的中间。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思维的最好状态是在每节课的前15分钟,以后呈逐渐下降趋势。”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寻找延续性的思维激趣点,以便使学生松懈的思维重新被激发起来,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导在知识的生长点上。
         所谓知识的生长点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二是指学习新知过程中的疑难点。前者是静态的,是由知识的自身规律决定的,后者是动态的,是学生的认识状况决定的,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心理反映。在备课时,前者需要教师根据知识的自身规律来思考如何导,后者则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理论和经验来思考如何导。 

例如:在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我先出示一道题:3/5=( )/10=24/( ),请学生填出。学生根据小学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很容易填出。然后我依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①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②你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③根据数式通性的性质,分式也有类似的性质,你能完成下面的两道题吗?3a/5b=( )/5ab ,  4xy/6x2=2y/(  )  注:在这两题中的a和x有什么限制条件吗?④你能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也把分式的这种性质用语言叙述出来吗?就这样,教师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给新课的学习减少了难度、减缓了坡度,使学生感到很轻松。
        三、导在质疑习惯的定势点上。
         创新教育学表明:良好的质疑习惯是一个学生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由于一部分教师只注意自己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久而久之,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无疑”的定势。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质疑习惯。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过这样长期的、有目的的训练,逐渐使学生从“无疑”走向“有疑”,慢慢地形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四、导在学习心理的起伏点上
         学习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左右着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的一瞬即逝,有的会影响教与学的效果。例如:因学习紧张而疲劳,因知识单调而产生思维乏味,因遇到困难而出现意志危机或其他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心理上的起伏点,抓住契机,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形式思考。
       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抓住导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