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应当树立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_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化 > 文化研究 > >

应当树立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来源::未知 | 作者: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 本文已影响

以往我们比较多的是关注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却较少去关注文化产业与社会和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生态链接。无论是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开发,还是对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我们比较多的是关注所有这些开发的经济效益及其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少把大力和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文化增长点。关于文化产业发展价值导向的片面性,必然导致文化产业与文化发展之间、文化产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历史对抗性,从而导致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我们需要对文化产业正在给我们的生态影响给与高度的关注
  “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党的十七大在探索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的战略问题上,做出的一个具有根本战略意义的科学决策。这一伟大战略目标的提出不仅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科学发展时期,而且也为科学地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和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价值标准。对于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价值选择,树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具有特别的战略重要性。
  文化产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和通讯时代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资源形态和文化生产力形态,是文化在历史的生态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生态样式,包含着人类社会对文明进步的深刻理解与把握,因而同时是文化生态文明运动的一种结果和产物,并且已经现实地成为我们今天生活的全部生态链接中最重要的生态链。正是由于文化产业已经现实地建构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现实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生态方式和生态行为。我们今天关于社会与世界的参与和表达,有许多是借助于文化产业这样的载体来实现的。这就使得文化产业不仅具有文化生态学意义,而且具有最一般的人类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意义。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文化产业正在给我们的生态影响给与高度的关注。以往我们比较多的是关注文化产业自身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却很少去关注文化产业与社会和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生态链接。无论是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开发,还是对历史人文资源的开发,我们比较多的是关注所有这些开发的经济效益及其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少把大力和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新的文化增长点。关于文化产业发展价值导向的片面性,必然导致文化产业与文化发展之间、文化产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历史对抗性,从而导致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闯关东”是近代中国史上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它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移民运动,更是一次空前的文化迁徙,正是这样的文化迁徙缔造了今天东北的文化生态种群。然而,恰恰是这样一场伟大的文化事件,却没有在我们的历史典籍和文献记载中留下记录。大型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以自己的肩膀担当起了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为我们艺术地和形象地展现了一个民族曾经有过的那一段历史,从而使没有被遗忘、却没有被连接起来的历史连接起来,完成了一次卓越的文化生态补偿。《闯关东》以它的高收视率的市场方式向人们证明:精神建构性的文化产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主流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因为,在这样一种文化产品所提供的精神世界中,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文化养成,找到自己精神生活的所在位置以及最适合自己成长与进步的文化土壤。文化产业应该是这样一种文化源头活水的涵养地和文化种群的种子库和基因库,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表现形态,成为人们精神的存在着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们需要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引进“生态文明”的新观念,树立“文化生态文明”的新文化产业发展观和新文化建设制度观
  文化产业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当不发展文化产业就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时候,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自然地成为政府在确保公民文化权益实现方面所必须采取的文化政策和发展政策。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文化商品的生产还是传播、或者是文化服务,都有一个确保公民文化消费安全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生态安全的责任。正如人们需要物质生产部门必须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一样,人们也需要精神生产部门提供绿色、安全的文化产品,提供绿色的安全的文化生态环境。这同样也是公民的文化权益。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就不能只有经济效益这一个指标,而且还必须有社会效益的公共文化安全与文化生态安全指标。这就是文化产业发展所应当遵循的文化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文化产业发展所应当遵循的文化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由于文化产业的当代发展已经成为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方式,因此,文化产业是否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和推进文明传承的不断发展,也就自然地成为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生态指标。

这就需要我们创新文化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与发展模式、管理思维和方法,把是否形成循环文化经济作为检验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新标准。循环文化经济是一种全新的文化生产力形态,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存在方式。循环文化经济的核心就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推进文化资源的积累和再生,以文化资源的不断积累和再生,作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为,只有这种文化生产力形态的最大限度地产生和形成,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才能有效地克服工业文明所带给它的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的发展弊端。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引进“生态文明”的新观念,树立“文化生态文明”的新文化产业发展观和新文化建设制度观。以“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思想为指导,推进文化产业结构、文化经济增长方式和文化消费模式的战略性调整。
  生态文明是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根本关系的一种文化伦理形态,强调的是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是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努力追求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境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是要削弱文化产业在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建构方面的能力和职能,而是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立新的中国文化资源和文化传统的创建方式和新的文明形态。人们之所以对文化产业发展当中的“娱乐选秀”、“恶搞经典”以及对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肆意破坏提出各种各样的批评,那其实是在公众集体无意识的背后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在民族文化生态的价值取向问题上、对我们这个民族在新的历史时期文明养成的问题上崇高的文明期待,是一种主动追求文化产业生态文明发展的自觉表现。
  
  我们要警惕和防止表面的文化产业繁荣成为我们文化开始衰落的标志这样一种生态安全危机
  文化产业的文明发展只有在文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才是可能的。没有文化产业的文明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没有文化产业的生态文明存在,也就无所谓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状态的文明存在。“开发”与“发展”是我国近几年来最重要的文化产业发展形态和发展模式。然而,也恰恰是这两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建立起了文化产业与环境和资源的关系。而在现实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现象世界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开发”与“发展”形式:一种是“破坏性的开发”,即以环境和资源的牺牲为代价的开发,特别是一些所谓的“文化产业园区开发”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惜牺牲子孙后代长远的文化利益;另一种是 “保护性的开发”,即以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开发,这种开发不仅满足了当代人的和目的性的文化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而且延续了文化生态的和规律性成长的需求。毫无疑问,后一种文化产业的开发形式才是我们的生活所需要的发展,也是我们所应该留给子孙的、就像我们的前人所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一样。
  文化产业不是消耗文化资源的机器,而是文化资源再生的工作母机。伟大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只有在文化资源的不断再生和创造中才能得到伟大的实现。这应当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文化发展观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文化生态文明观。中国文化产业不能走资源消耗性和环境污染性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老路,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战略性调整,走文化资源再生型与环境友好型相结合的新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应当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重要的生态文明选择。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国家文化战略竞争的最主要的力量形态。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文化战略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是一个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文化内涵不断发展、人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的过程,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历史不断和谐的过程。因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与文化生态环境所达到的有机调适程度,直接规定和影响了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内在质量构成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程度。而这样一种程度的有效实现只有依靠繁荣、发达和生态的文化产业才是可能的。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构成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文化产业的高度繁荣和发展,就没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市场经济方式的全球化体现。因此,文化产业的中国发展应当是有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不是削弱增强这种软实力的努力。文化产业的中国发展将集中体现在我们的文化产品所展示的中国文化形象上。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今天的中国应当向世界展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东方形象。在这里,中国文化产业的文明发展将肩负着其他产业所不可替代的伟大使命。
  文化软实力是需要文化资源的涵养的。在文化的文明发展过程中,文化生态也需要休生养息。过度放牧会造成草原的荒漠化,对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也会造成文化生态的荒漠化。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在文化产业发展到后工业文明阶段会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就是要从文化生态基因库中去寻找发展今天的文化生存所需要的新的基因种群,寻找新的文化发展道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减少和避免工业文明对文化资源的大规模消耗之后的资源危机,从而拯救处于困境中的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再生本质上是一种循环经济形态,是一种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形态。对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际上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生态多样性的物种基因库,保护文化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态基础。我们要警惕和防止表面的文化产业繁荣成为我们文化开始衰落的标志这样一种生态安全危机。
  生态文明是一种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形态,它是一种让人普遍感到幸福的文明形态,要在确保人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民众的文化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质量。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竞争的时代。培育、发展和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国际战略竞争形态。通过和运用国家文化软实力竞争来获取新的国家战略利益,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战略竞争最主要的竞争领域和竞争方式,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发展的文化走向与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而文化产业正是这一竞争最集中最激烈的战略主场。中国要在这场战略竞争中赢得相比较的战略优势,就必须加强有中国特色的、以“生态文明”为科学理念的文化产业建设,树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的同时,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生态文明转型,以生态文明的新价值取向,构建中国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


酷彩app官网下载||提供手机版安卓版*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